科普|嗅觉感知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为探索嗅觉受体识别配体的结构和分子机制开创了新途径,也促进未来靶向嗅觉受体的药物候选分子研发

 
科研速递
 
概述

 

2023年5月24日,山东大学孙金鹏、杨帆、徐云飞及上海交通大学李乾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amine odorant perception by a mammal olfactory receptor」的研究论文,研究报道了II类嗅觉受体mTAAR9识别4种内源性胺类配体(苯乙胺,二甲基环己胺,尸胺,亚精胺)并与下游Gas及Gaolf蛋白偶联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基础,揭示了嗅觉受体“组合编码”识别配体的分子机制,阐明了II类嗅觉受体独特的激活方式,该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嗅觉感知的分子机制,为靶向嗅觉受体的药物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

嗅觉作为最古老的基本感觉之一,是动物与外界的化学物质世界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基础。不同的化学物质暗示了环境中的食物、配偶、幼崽和天敌等多种信息,与动物摄食、交配、育婴、躲避天敌等生存攸关的行为息息相关,因此嗅觉是动物繁衍生存、预警威胁的重要感觉基础。此外,嗅觉还能调控情绪,保障正常的社会交往。嗅觉受体通过“组合编码”的方式来识别气味分子,使得动物能识别并辨别数以万亿计的气味分子。嗅觉受体可以分为三个家族,第I类是气味受体OR家族,在人类中约有400名成员,第II类是痕量胺相关受体TAAR家族,在鱼类中有大量的扩增(例如在斑马鱼中有108名成员)。OR和TAAR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第III类是非GPCR嗅觉受体MS4A家族等。I类和II类嗅觉受体主要是美国Richard Axel和Linda Buck发现的,相关工作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自从嗅觉受体家族被发现后,近三十年的研究使我们对嗅觉受体的表达模式、嗅觉受体的信号通路和嗅觉受体介导的神经元投射谱等有了深入理解,然而我们对嗅觉受体和气味分子的匹配关系知之甚少,同时,嗅觉受体异位表达在心脏和肾脏等非嗅觉组织中并调控重要的生理功能。综上,从分子层面解析嗅觉受体如何识别不同配体,对于理解嗅觉感知产生的机制及靶向嗅觉受体的新药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上述4种内源性胺类配体作用下mTAAR9与Gαs及Gαolf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发现了嗅觉受体特异的结构及配体结合口袋,揭示了嗅觉受体“组合编码”识别配体的结构机制,阐明了II类嗅觉受体独特的激活方式,解析了mTAAR9与Gαs和Gαolf偶联的结构差异,该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嗅觉感知的分子机制,为靶向嗅觉受体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及结构基础。

 
 

 

出品王洪春检验医学科普工作室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  

引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106-4

 

 

 
 
 
 
 
 

免责声明:本号所载内容均为原创、投稿、授权转载或网络公开资料搜集整理,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若所引用的图片、数据、文字等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侵权,烦请及时联系删除。

欢迎扫码关注

 

 

 

首页    科普专栏    科普知识    科普|嗅觉感知的分子机制
创建时间:2023-06-02 10:04
浏览量:0